三年前他们在绘画论坛相识,她发了组星空速写,他在评论区留了句“你的星星会呼吸”。
从那天起,他们的对话框里塞满了生活的碎片:她画废的草稿上沾着咖啡渍,
他加班时拍的写字楼夜景里亮着孤灯,清晨六点的朝霞和深夜两点的泡面汤。
她记得他胃不好,每次视频都盯着她的保温杯:“今天喝温水了吗?
”他记得她来例假时会疼,总在日历上做标记,提前三天就发消息:“暖宝宝备好了吗?
”去年冬天她发着高烧赶稿,他打了整夜电话,听着她咳嗽就沉默,
等她喘过气来又讲冷笑话,直到天快亮时说:“你听,窗外的鸟叫了,天亮就不难受了。
”那些细碎的温暖,像散落在日子里的星子,被她一颗颗捡起来,攒成了一片银河。
哪怕偶尔吵架,也是她先低头——不是不委屈,是舍不得那点光。
有次她气到说“我们算了吧”,挂了电话就后悔,凌晨三点红着眼眶打过去,
声音抖得像秋风里的叶子:“我不该闹脾气,你别生我气好不好?”“情人节想要什么?
”他突然问。沈覃望着窗外飘落的玉兰花瓣,指尖无意识地绞着桌布:“你记得啊?
”“当然,”他笑,“去年那束满天星,你插在粗陶瓶里,说像‘星星掉进了陶罐’。
视频里天天给我看,蔫了都舍不得扔。”她低头看向桌角的粗陶瓶,
瓶身上还留着她当时蹭的靛蓝颜料。去年的满天星迟到了三天,花茎蔫得打了卷,
保水管都瘪了。她还是每天换两次水,看着那些苍白的小花慢慢舒展,
直到最后一片花瓣落在画纸上,被她小心地夹进画夹,标着日期:“伍晟送的第一束花。
”“今年不用啦,”她咬着唇笑,“省点钱。”“不行,”他语气笃定,“地址没变吧?
等着收花。”挂了电话,沈覃拉开抽屉最深处,机票被压在画夹下面,
边角已经被摩挲得发皱。出发日期那栏印着鲜红的“2月14日”,
是她攒了三个月稿费买的。她数着日历上的红圈,还有两天,
就能见到那个总穿灰色卫衣的男生了。她甚至对着镜子练了无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