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面摆放着各种叫不出名字的精密仪器,闪烁着红红绿绿的指示灯。
靠墙是一排高大的白色金属柜,
玻璃门后面隐约可见各种瓶瓶罐罐和……一些浸泡在液体里的、形态难以描述的标本?
我赶紧移开视线。陈聿白正背对着门,站在实验台前,
低头专注地调试着一台连着许多导线的仪器。他换上了干净的白大褂,更显得身姿挺拔,
气质冷冽。听到开门声,他头也没回,只淡淡说了一句:“坐。计时开始。”我环顾四周,
只在靠近门口的地方看到一把孤零零的硬木椅子,简直像审讯室里给嫌疑人准备的。
我磨磨蹭蹭地走过去坐下,屁股刚挨到冰冷的椅面,就听他又开口:“姓名。”“……林晚。
”“年龄。”“十九。”“专业。”“……汉语言文学。”“装病诱因。”“……啊?
”我一时没反应过来。“阶梯教室行为的直接诱因。”他终于转过身,
手里拿着一个……崭新的硬壳笔记本?封皮是冷冰冰的灰色。他另一只手握着笔,
镜片后的目光像探照灯一样扫过来。我被他看得浑身不自在,
小声嘟囔:“就……不想听讲座呗……”“具体动机强度?1到10分,自我评估。
”他一边问,一边已经开始在笔记本上刷刷记录,
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在安静的实验室里格外清晰。“动机强度?”我懵了,“这怎么打分?
”“对讲座内容的厌恶程度、对替代活动的渴望程度、对可能风险的评估值,综合加权。
”他语速平稳,吐出一串我完全听不懂的专业词汇。“……大概,7分?
”我胡乱报了个数字。“嗯。”他在本子上记下,“首次实施时间?”“……就今天。
”“过往有无类似行为?”“……没有!”我立刻否认。“撒谎。”他头也不抬,笔尖没停,
“上学期《西方哲学史》期中随堂小测,你声称急性肠胃炎,去了校医院。
校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显示,你当天只领取了一盒健胃消食片。请假记录显示,
你当天下午出现在校外新开的奶茶店,打卡朋友圈照片显示你点了一杯加双倍珍珠的冰沙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