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还被一套庞大而无形的“社会剧本”所操控。这套剧本,
由文化、传统、时代风气共同编纂而成。
它为人生设定了一条“标准流水线”:什么年龄就该上学,什么阶段就该恋爱,
什么时候必须结婚生子,什么样的职业才算“正经”,赚多少钱才算“成功”,
人到中年应该是什么样子,晚年又该如何“安享”。这条流水线,像一个巨大的传送带,
推着每一个人往前走。你不需要思考,只需要按部就班,就能抵达一个“标准”的人生终点。
偏离这条流水线,是需要巨大勇气的。当你三十岁还未结婚,
周围就会响起“你太挑了”的催促;当你放弃稳定的工作去追求梦想,
耳边就会传来“不务正业”的质疑;当你选择丁克,就会有人用“不完整的人生”来规劝你。
这些声音,就是社会剧本的提词器,时刻提醒你“台词错了”、“走位偏了”。
大多数人为了避免这种压力,选择了妥协。他们放弃了探索自己人生独特道路的可能性,
把自己塞进那个“标准模具”里。他们用“大家都是这么过的”来麻痹自己,
用“平凡可贵”来安慰自己被阉割的梦想。他们的人生,不是自己选择的结果,
而是社会剧本的被动执行。他们活得“正确”,却不“真实”。
四、过去的幽灵:被童年的潜意识剧本所困最隐秘、也最强大的剧本,写在我们的潜意识里。
它源于我们童年的经历,尤其是那些未被处理的创伤和被压抑的情感。
一个从小被父母忽视的孩子,可能会在潜意识里写下“我不值得被爱”的剧本。成年后,
他可能会在亲密关系中不断地讨好、付出,或者相反,不断地推开靠近他的人,
因为他的潜意识在执行命令:证明自己确实不值得被爱。一个在严苛环境下长大的孩子,
可能会写下“我必须完美,否则就会被惩罚”的剧本。成年后,
他可能会成为一个极端的完美主义者,无法容忍任何瑕疵,活在巨大的焦虑和自我苛责中。
他不是在追求卓越,而是在恐惧那个想象中的“惩罚”。一个经历过家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