品牌必须用'湾仔妈妈'而不是'林妈妈',因为是在这里起家的;第二,
我要有自己的小店铺,不能只做供货商;第三,价格要亲民,让码头工人也吃得起。
"高桥沉思片刻,伸出手:"成交。"三个月后,
"湾仔妈妈水饺"的第一家实体店在距离码头两条街的地方开张了。店面不大,但干净明亮,
墙上挂着巧珍和女儿们的合影,
有那块被雨水泡过的"林妈妈手工水饺"招牌——那是高桥特意找人修复后送来的开业礼物。
开业当天,码头的工人们几乎全来了,队伍排到了街上。巧珍穿着崭新的白色工作服,
在透明的玻璃厨房里现场包饺子。小雨和小晴穿着迷你版的工作服,负责引导顾客和收银。
"巧珍姐,你这算是熬出头了。"阿梅羡慕地说。巧珍摇摇头,
手上包饺子的动作不停:"这只是开始。"她望向窗外,
阳光照在"湾仔妈妈水饺"的招牌上,那几个字闪闪发亮。从青岛到香港,从被抛弃到自立,
从路边摊到正规店...这条路她走得艰难,却一步一个脚印。而现在,
她终于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"品牌"——不仅是饺子的品牌,更是她林巧珍做人的品牌。
晚上关店后,巧珍带着两个女儿来到码头。海风轻拂,远处灯火璀璨。"妈妈,
我们现在算有钱人了吗?"小晴天真地问。巧珍笑着摇头:"不算。
但我们有了比钱更重要的东西——尊严和希望。"小雨若有所思:"就像你常说的,
做人要有骨气?""对,"巧珍搂紧两个女儿,"记住,不管将来如何,
都要像包饺子一样——皮要薄,馅要足,做人要实实在在。"海浪轻轻拍打着岸边,
如同巧珍心中涌动的情感。她知道,前方的路还很长,但只要坚持自己的味道和原则,
"湾仔妈妈"这个品牌一定能走得更远。而这,只是她传奇的开始。"三百盒三鲜水饺,
明天上午十点前要交货。"高桥将订单表递给林巧珍,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,
"这是东京大丸百货的试订单,如果反响好,后续每周固定要五百盒。"巧珍接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