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深地刻在了李华的记忆里。医院的走廊里,灯光苍白而冷漠,
诊断书上的每一个字都像是冰冷的箭矢,刺痛着李华幼小的心灵。“尘肺”、“心力衰竭”,
这些专业术语对于他来说陌生而又沉重,但他知道,这意味着爷爷的生命之火即将熄灭。
那些日子里,医院成了他第二个家,他守在爷爷床边,听着爷爷微弱的呼吸声,
心中充满了无助与恐惧。葬礼那天,天空灰蒙蒙的,
仿佛连老天爷也在为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老人哭泣。父母的突然出现,
让李华感到既陌生又熟悉。母亲的脸上挂着泪痕,但手中的电话却未曾放下,
那些关于“王哥”、“利息”的话语,像是一把把锋利的刀,切割着他心中对家的温暖记忆。
而父亲,则在一旁与亲戚们高谈阔论,讲述着自己在东莞的“辉煌成就”,
那虚假的笑容背后,是李华难以理解的冷漠与疏离。葬礼结束后,
李华的世界仿佛崩塌了一半。十三岁的他,
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——他要独自踏上北上的列车,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,
开始新的生活。临行前夜,他悄悄来到爷爷的坟前,
手中紧握着一张从学校荣誉墙上偷偷揭下来的三好学生证书。月光下,
他小心地将这张珍贵的奖状埋在了坟头,仿佛是在告诉爷爷,他会继续努力,不让爷爷失望。
北京西郊的货运站,比想象中更加寒冷而艰苦。铁皮工棚里,
李华和十几个来自五湖四海的工友挤在一起,夜晚,
老鼠啃咬纸箱的声音成了他们唯一的“夜曲”。在这里,他负责给到达的货物缠上防潮膜,
那卷三十斤重的膜卷几乎与他等高,每一次搬运都是对体力的极限挑战。第一个月,
他的手指布满了裂口,每一次缠膜,都像是在自己的伤口上撒盐,
血渍不经意间就会蹭在客户的真皮沙发上,换来的是责备与不满。然而,
生活的艰辛并没有击垮李华。每当夜深人静,他都会想起爷爷的笑容,
那份坚强与乐观仿佛穿越时空,给予他无尽的力量。
第四章:黄梅调中的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