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样也改变了您的命运,您对吕不韦吕公作何评价?嬴政:他是寡人的「仲父」,
亦是寡人的梦魇。寡人少时在赵国为质,命如草芥,若非仲父,寡人早已湮灭于乱世。彼时,
他不过一介商贾,却以奇货可居,选中了在赵为质的父王。助父王逃归秦国,
游说华阳夫人收父王为嗣,终使父王登基为王。寡人登基时年仅十三,吕不韦以「仲父」
之名摄政,稳住了秦国的内政。仲父任相国期间,推行法治、兴修水利,扩土三川、太原,
使秦国仓廪充实、甲兵锋锐。其主持编纂的《吕氏春秋》,兼收百家之学,
为秦制奠定了思想基石。寡人虽恨他,却不得不承认:若无仲父,便无后来横扫六国的强秦。
然吕不韦总以「恩主」自居,朝堂之上,目无幼帝;宫闱之内,与太后私通,秽乱禁中。
寡人彼时虽年少,却已窥见权臣的獠牙。吕相专权,他养门客三千,广布党羽,
悬《吕氏春秋》于市门,扬言「改一字赏千金」,俨然以帝王自诩。他献嫪毐予太后,
伪作宦官,以求脱身。不料嫪毐恃宠而骄,竟与太后诞下二子,更妄图废朕篡位!
蕲年宫之变,朕亲率禁军平叛,诛嫪毐三族。寡人知晓:祸根在吕相。他身为相国,
却以权谋私,纵容嫪毐坐大;他编纂《吕氏春秋》,倡「杂家」之道,与朕「以法为教」
的国策相悖,不可长存。寡人罢其相位,贬至洛阳封地。若他安分守己,或可苟全性命。
可他偏不改商贾本性,广纳六国使节,收受贿赂,门庭若市。洛阳城中,他仍似「无冕之王」
,宾客往来如织,俨然第二朝廷。寡人赐书斥之:「君何功于秦?封十万户!君何亲于朕?
号仲父!」命其迁蜀。他知寡人意图,饮鸩而亡。寡人感激他铸就秦基,却也恨他挑战王威。
他若止步于商贾,可享富贵;若潜心学问,可成大家。然他偏要脚踏商、政、文三界,
终成「悲剧奇人」。他的《吕氏春秋》被寡人束之高阁,然其中「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」
的宏愿,实为华夏文脉一炬。4 烬火墨玄卿:能方便说下您下令焚书具体的时代背景...